2017年,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在院党组领导下,在上级法院大力指导下,以为群众提供便捷、舒适、高效诉讼服务体验为目标,践行司法为民理念,创新便民服务方式,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进一步增强。
一、基本情况
五峰法院立案庭承担立案、信访、申诉审查、审管办等工作职责,现有干警4人。2017年立案庭共受理诉讼、执行案件1172件,裁定不予受理案件1件,办理诉讼费减免缓7件。立案审判监督团队办理案件29件。2017年6月底,全市法院立案工作会议分片在五峰法院召开,通过学习交流和总结,诉讼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工作措施
(一)借助科技优势,让当事人“少跑腿”
以打造“跨域、共享、智慧”零距离诉讼服务品牌为目标,利用现代科技优势,实现网上立案、跨域立案、巡回立案,让法官和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一是推进网上立案进村入户。为确保网上立案为农村群众带来便利,立案庭牵头组织,2017年3月,五峰法院与县综治办联合下发《关于将县人民法院网上立案工作纳入全县网格管理的通知》,明确网格员网上立案协助指导职责。4月下旬,立案庭在全县各乡镇开展了网格员网上立案培训,网上立案实现进村入户。2017年共受理网上立案133件,经审查成功立案78件。
二是全面推进跨域立案、跨域庭审、跨域送达。按照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打造零距离诉讼服务品牌要求,立案庭迅速启动,引导当事人就近选择跨域立案。2017年9月25日,夷陵区法院与五峰法院协同开展了我院第一例跨区域立案,11月21日上午九点开庭审理,成为湖北省跨域庭审第一案,受到各级媒体和社会关注。12月7日,该案通过跨域送达将民事判决送达原告,宣告湖北省全程跨域第一案成功审结,解决了诉讼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三是推进旅游巡回法庭建设。促进全县“全域旅游”稳步发展,立案庭牵头负责,与县旅游局多次沟通,制定出台了《关于发挥人民法院职能作用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并确定五峰镇人民法庭为“旅游巡回法庭”,在后河、栗子坪、柴埠溪等景区设立旅游巡回审判联络点。针对景区纠纷,立案庭通过现场立案、网上立案、巡回立案等多种渠道,及时受理纠纷,业务庭巡回审理,高效及时、主动维护游客和旅游经营者合法权益。
(二)规范窗口建设,让群众“多舒心”
2016年五峰法院立案庭被宜昌中院评为“十星级文明窗口”,2017年立案庭进一步规范窗口建设,深化文明创建,为立案、申诉、信访当事人提供更加舒适的暖心服务。
一是擦亮窗口名片。立案庭设立十个立案窗口,通过电子显示屏展示每个窗口模块。大厅设置网上立案自助区,配置报刊、资料夹,放置诉讼指南、诉讼文书范本和官方微博微信二维码标牌,全方位公开诉讼流程和法律知识,方便群众诉讼。大厅开通公益WIFI,配备老花镜、急救药箱等物品,为当事人提供更加人性化、暖心的诉讼服务。
二是深化“青年文明岗”创建。修订完善《诉讼服务中心值班接访制度》,开展“双值”制度,即每天安排一名领导干警值班,每周确定一名立案庭工作人员值周,规范窗口人员着装、文明用语、接待礼仪,严格上班考勤,提升导诉服务水平。
三是开展法律援助律师值班制度。立案庭牵头负责,与县司法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县人民法院建立法律援助值班制度的通知》,建立五峰法律援助中心驻人民法院工作站,实行每周一定点律师值班,增强法律援助的法律服务与保障功能。
(三)信访关口前移,让当事人“多服气”
2017年五峰法院立案庭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01人次,其中受理群众来信42件,当场办理回复30件,口头回复8件,书面回复2件,接待群众来访61人次,受理群众申诉5件。5月,成功协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完成了一起对被害人家属的息讼罢访工作,新疆高院特致信湖北省高院对五峰法院表示感谢。
一是开展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化解专项行动,立案庭牵头负责,对诉讼、执行以及信访接待过程中发现可能引发信访问题的案件,认真排查,评定风险等级,提前制定应对措施。2017年1-12月,共排查可能引发信访问题案件6件,化解6件。
二是推进领导下访。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下访接待群众工作的实施方案》,推进领导干部主动访、下访,确定每月第二周周三为“院长接待日”,直面群众诉求。确定诉讼服务中心“双值制度”,及时化解信访矛盾。
三是做好重大活动及节假日期间信访维稳工作。全面完成“十九大”、“两会”等重大活动及节假日期间信访维稳工作,成立迎接十九大信访维稳工作领导小组,下设6个工作专班,立案庭具体具体负责,全面开展涉法涉诉案件排查化解工作,排查矛盾隐患纠纷38件,落实包案责任,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全年未发生突发事件,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