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官方网站,今天是:

构筑生态司法保护屏障 护美五峰绿水青山

2022-12-27 11:26
来源: 五峰法院
    浏览: 542


近年来,五峰法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紧紧围绕“生态立县”战略,以环境资源审判专门化为抓手,不断加强和创新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全力打造生态司法品牌。

一、打击严惩 专业法庭实施精准保护

2021年7月,五峰法院生态环境保护法庭正式揭牌,探索推进生态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审理模式。为提升审判效能,加强组织保障,审判庭配备3名员额法官、2名法官助理和1名书记员,着力打造精品工程,加强生态保护领域调研。2019年以来,我院共审结生态案件68件。

二、创新理念 修复治理强化实效保护

2022年6月,五峰法院依法审理被告人周某某滥伐林木罪一案,因其未按《林木采伐许可证》核发的树种进行采伐,判处周某某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同时,法院责令其购置苗木补植复绿,进行生态修复。

五峰法院秉持恢复性司法理念,把补植复绿、增殖放流等生态司法修复行为纳入对被告人的量刑情节,努力打造惩罚与修复并重的司法保护模式,提高保护质效。2019年以来,判决生态环境修复费12.6万元,引导当事人补种树苗7500余株,恢复林地30余亩,让砍树人变成种树人。

三、转变职能 司法延伸服务产业保护

纠纷的解决过程中,各当事人的责任进行了清晰合理地划分,纠纷的化解,使我们在疫情环境下更有信心正常持续经营,也对我们完善风险监控机制、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某旅游市场主体在判后这样说道。2022年3月,五峰法院运用“多元调解”平台线上解决一起涉旅纠纷,当事人在游玩中受伤后,诉至法院索求赔偿,承办法官公平权衡和最大维护旅客合法权益和旅游业市场主体经济利益,判后与市场主体共同分析研判,提出了针对性的司法建议。

“‘林药蜂’生态农业依托五峰地理资源优势,是实现农民增收、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绿色发展模式。聚焦‘绿色经济’、延伸‘绿色服务’,是为了更好地履行生态环境保护司法职责,为经济发展提供司法助力。”2022年4月,五峰法院与赤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生态司法+林药蜂产业”实践基地并签订司法服务五倍子龙头企业发展框架协议。

五峰法院延伸职能,优化特色产业营商环境,以司法力量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助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促进、健康发展。

四、加强联动 多元共治推动系统保护

2022年2月,五峰法院等9部门联合制定《关于建立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司法联动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司法在信息共享、制度共建、资源共用、纠纷共调等方面加强交流协作,凝聚生态环境保护合力。

五峰法院联合县林长办、县河长办探索建立“林长+法院院长”“河长+法院院长”协作机制;为县林业局林业行政执法培训班开展执法规范授课;定期开展巡林巡河和巡回审判,先后在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地设立5个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努力推动构建生态司法保护多元共治格局。2022年6月,我院一则环境资源案例入选2022年“全省十大环境公益诉讼典型案例”;2022年11月,我院参加首届长江大保护司法论坛并作交流发言。  

五、普法宣传 教育预防促进源头保护

“通过此次典型案例庭审旁听,我们充分认识到滥伐林木的严重性,今后将会牢固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严格遵守涉林法律法规。”

五峰法院以宣传教育为抓手,做好源头预防。组织开展生态案件巡回审判,让审判现场成为群众共享的法治公开课,以典型案例作为传播法治文化的活教材;先后下乡村、进校园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法治讲座,在村委会设立涵盖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典型刑事民事案例的生态法治长廊,引导群众树立环保意识;积极组织党员干警参与义务植树活动,着力引导全社会形成关心生态、关注环境的氛围,促进生态文明理念和保护生态环境意识不断提升。

下一步,五峰法院将坚决扛牢生态环境保护司法职责,依法充分履职、积极开拓创新,为五峰争创全国“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县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